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山西岢岚迎来“银发农业”新业态

发布日期 : 2015-04-07 00:00:00     作者 :     来源 : 农民日报

   “一天进四回棚,就跟看护自家娃一样当紧!”

    “每天的农活干不完,和她吵架的工夫都没了。”

    那一天,站在大棚边上,64岁的山西省岢岚县退休干部党建平和老伴你一言,我一语打趣着讲述十年来的田园退休生活时,脸上神彩四溢。

    与党建平夫妇相似,岢岚县100多个退休干部涉足农业领域,从人才、理念和技术上给岢岚县的农业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县域农业与养老休闲产业结合趟出了一条可以复制的路。

    恰逢农业转型新机遇

    2005年,党建平从岢岚县农工部副部长兼扶贫办主任的位置退下时,就谋划着回老家的村里做些事。

    凭着老党的人脉和干劲,村里变化很大:2010年不仅通了路、通了水,还有了水泥厂。可大部分村民并没有因为这些富起来。

    怎样才能让村民富起来?还得在土地上面做文章,搞出个好产业。党建平的想法和他的老领导,县原农工部部长兼农委主任张文翰不谋而合。

    岢岚地处晋西北吕梁山上,是个高寒冷凉区的传统农业县,也是国定贫困县。“天然环境决定了大田作物的单一和低效,通过大棚可以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适逢岢岚县出台倾斜政策鼓励农民盖大棚,“可农民的种植习惯不好变,以往种地收益不到2000元,很多村民还是选择出去打工,一年有小3万元收入。”县里的这个政策没有得到大范围回应。

    但是对在乡镇呆了20年、农业局呆了5年,后又当了10年农委主任的张文翰来说,却是久旱逢甘霖——

    “我就觉得岢岚县农业转型的机会来了。”他随即找来党建平和其他一起退下来的农口干部,商量决定在荒山上先盖几个大棚作试验,等成功了再推广,把这个大棚计划带动起来。

    “我们大多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民怎么想,也知道城里需要什么。退下来的农口干部也都多年从事农、林、水、和畜牧养殖工作,有丰富的农业经验和知识。”张文瀚介绍着自己的团队,这也是他们尝试盖大棚、种果树的底气。

    在县里配套的大棚政策和资金支持下,2011年,张文瀚、党建平和农口的9个退休干部一起扛起锄头、打起行装、走进荒山,打算开辟出岢岚的大棚试验田。

    现代老农民引发新革命

    盖大棚,种什么呢?张文瀚和团队思量了好久。“当地没有种水果的习惯,引进苗木要结合地理条件和市场需要。”有着林业工作经验的温荣生建议出去考察。

    从陕西到东北,一圈旅游加考察下来,大伙将目标锁在红豆杉、油桃和葡萄上。

    “但红豆杉的成本高,不能在全县推开。油桃、葡萄是岢岚市场上的紧俏货,农民可以接受,栽培的技术学起来、推广起来也容易。”温荣生说。

    敲定品种,大家一人出资1.5万元,投资30多万元,引进了品种、盖起了大棚。3个油桃、1个葡萄的大棚就这样在荒山上落地。2012年,大棚发展到了6个。

    虽然离家不远,但党建平还是有些不放心,最早把家搬上了山,住在了大棚边上。从早到晚忙着栽植果树,不亦乐乎。

    2014年,一个开始挂果的油桃大棚收入了1万元。“搞农业是个持久战,但有一万就不愁十万。”

    示范的力量无声却有力。大棚引起了周边村民的注意。东关村的村民们来参观了两次,表达了想学着建大棚的意愿。党建平跟着他到了地里,给他规划出种植的位置、方向,“给你苗子、还给你技术,从种、施肥到剪枝,全程提供技术支持。”老党把技术料理的活一口全答应下来。

    “2013年,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第一把火就是到这里参观考察,并把我们的经验和故事推广宣传。”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见到了效果,张文翰这支退休干部队伍也在当地出了名,慕名而来学习的农民络绎不绝。

    四年过去了,很多村民也都学着盖起了大棚。张文翰的团队也从11人发展到90多人,周边4个村村民的大棚也见了效益。

    “接下来要把辐射效应扩大到11个村子,目标是100个退休干部帮助100户农民致富。”张文翰他们的经济行为开始有了政治使命感。

    携发妻白首,择田园终老

    2012年,老人们商量着栽植起30多亩的苗圃,用于绿化荒山,给岢岚人造个后花园。如今,桃花红、油桃香,昔日的黄色荒山着上了新颜色。

    “没个叨叨的人了,还要闲出个病来。”当初,党建平住在山上看大棚,很久也不下来。不久,老伴跟着上了山。

    先是心疼老党替他干些活,久而久之,自己也逐渐了解了大棚栽植技术,成为专职技术员。

    “刚退休那会儿,就老两口在家,没事干成天吵架,现在好多了!”老党说。

    2012年,葡萄、苗圃的大棚建成,劳动力成了问题。张文翰就把退干党总支部搬上了山,鼓励退休的100多位老人边参加活动,边劳动,开辟山路、绿化植树成了老党员们锻炼身体的必修课。

    昔日500亩的荒山已被绿化300多亩。“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一帮老鬼。”退休干部刘翠花打趣地说,平时聚在一起不方便,这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场所,见见面,聊聊天,打打牌,对老同志的身心都有好处。

    说着说着,不远处一位耄耋老人缓缓走来。这位退休的老局长张迎琪每天溜达着上山,进大棚看看果树、苗木。他说,这已成为自己退休后的一大爱好。

    把党支部建在山上,退休干部们不仅有了富氧活动场所,还为果树、苗木种植提供劳动力和技术支持。

    “这不仅是老党员们的后花园,将来还要成为岢岚人的休闲后花园。”看着500亩的山头,张文瀚信心满满。



查看更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