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鲜切花带来的新机遇

发布日期 : 2015-01-30 00:00:00     作者 :     来源 : 江苏农业网

 

    在邳州市邹庄镇沙埠村,不少人靠着种草莓赚了盆满钵满,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但是邹庄镇的几名村官们却不为所动。他们在邹庄镇的万亩农业示范园,又搞起了新项目。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这些村官又使出了新招奇招。

  来到邹庄镇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满眼是整齐划一的大棚,十分气派。走进棚内,只见鲜切菊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处处都是沁人心脾的芳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小东正组织员工采摘鲜切菊,准备发往苍山。“鲜切菊是我们今年新引进的项目,还没有开花,就已经陆陆续续接到很多订单了。”王小东说。

  王小东,2009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2009年7月成为省派大学生村官,现担任沙埠村主任一职。2014年6月,邹庄镇规划发展高标准高效设施农业,园区规划选址以沙埠村、汉庄村、呦山村为中心,由沙埠村率先启动。当时,王小东提议在沙埠村引进鲜切菊种植。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小东从一个鲜切花商人那里得知,鲜切菊产量高,一亩地可收入四五万元,若出口国外,价格更高,而且近年来,鲜切菊市场很稳定。随后,在考察中他发现当地很少有人种植鲜切菊,市场需求量很大。王小东感觉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如果种植成功,这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然而,当沙埠村北沙支部正式开会商量种植鲜切菊这一事时,几位村组干部却临时打起了退堂鼓。“真要干时,他们又害怕了,投资大,当地人又没有种过,都不敢干了。”王小东说,一个好项目就要搁浅了。

  “别人不干,我就自己干。任务压在头皮上了,我必须顶上去。”谁想到,王小东这一举动,却打破了僵局。“两位村组干部看到我带了头,他们也参与了进来。”随后,同事冯川也主动找上了门要求合伙干。“这个项目挺好的,只要好好干就有希望。”冯川认为。

  8月下旬是种植冬菊的最佳季节。为了赶时间,王小东和冯川加班加点赶建钢结构大棚。然而材料刚进地,却接连下了一个星期雨。“眼瞧着这边一停雨那边就赶紧施工。”王小东接着补充说,“更不能误了栽苗子,一边建大棚,一边购置苗子。”

  10个棚子,保守估计也需要60万株苗子。为了买苗子,王小东和冯川准备好了一大笔资金。可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种植户并不愿意出售苗子。即使提高了收购价格,也只买到了区区几万株。仔细一打听,他们才知道其中的缘由。“今年苗子特别抢手,种植户和老客户都有约定,不是老主顾,他们都不卖。”冯川挠挠头焦急地说,“地在那里空着,买不到苗子,就要耽误一季子。”

  而这时,他们的资金亮起了红灯。到了9月份资金根本就周转不过来,资金链断了。“我们以为种地就是建棚,买苗子,没有想到投资这么大。材料费用、建造费用、苗子费用、人工费用加在一起远远超过预算,缺钱成了最大的问题。”接连的打击,让王小东他们备受挫折。“不知道还能不能支撑下去。这么多村民还等着看我们的结果呢。”冯川无奈地说。

  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他们申请的政府扶持资金下来了。镇党委政府不光修路、架电、打井,还提前把补助款拨给了他们。“一下子看到了希望,我们可以活下去了。”王小东说,他还把自己正在准备装修婚房的10万元拿了出来,冯川也从父母那里拿来了一笔资金。“那时,我们经常互相打气,互相鼓励。”

  四处购苗无果后,王小东和冯川反倒安静了下来。“焦急不是办法,不如好好想法子。我们动用所有在外地的亲戚朋友帮忙联系种植户。一个叫尹雷的大学生村官说,新沂有一个菊花种植大户愿意出售苗子。”获知这个消息,王小东和冯川立即赶往新沂,亲自拜访大户,一番坦诚交谈后,大户终于同意给供应苗子,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大棚如期完工,苗子也如数购进。买来苗子,栽下地,就等着赚钱了。然而,王小东和冯川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问题又来了。王小东发现刚刚栽下地的苗子有了异常。

  “一些苗子叶子发蔫,拔下来看根茎都烂了。”冯川被这一情况弄得措手不及。后来在网上查询才知道是苗子上带来的茎枯病所致。“会传染的,立即把烂掉的拔掉,进行杀菌处理,这样还是损失掉了3万株苗子。”

  这之后,王小东和冯川更加上心,不敢有丝毫的疏忽。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他们逐渐掌握了许多技术。在连栋大棚内,记者发现,从棚顶每隔一段距离就垂下来一个小节能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小灯,它在王小东的大棚里可发挥了大作用。“它是我们这里的补光灯,每隔3米一个,一个大棚就180个。通过改变这个灯的光照,我们可以准确控制开花日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2014年12月中旬,棚里的鲜切菊就开始卖钱了。“这一支菊花可以卖到五六毛,一把就是十多元。”王小东开心地说。

  现在,王小东和冯川两个人,一个负责销售,一个负责技术,两个人里外配合,把他们的鲜切菊销售到了苍山、临沂、徐州等地,预计今年冬季可以收入60余万。而这些收入给王小东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我们都是想出来拼一把的。我们现在都非常有信心。相信我们一定会在这土地上做出一番文章来。”王小东踌躇满志地告诉记者。



查看更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