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金融活水浇灌农业大田

发布日期 : 2014-06-03 00:00:00     作者 :     来源 : 农民日报

                    

                      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支持海南万宁市福塘村村民发展菠萝规模种植

   “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正是东北地区农民插秧的大忙季节,记者来到黑龙江省桦川县,在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诞生地——星火朝鲜族乡燎原村,一台台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翠绿的秧苗像刚刚入伍的新兵,歪歪斜斜地“站”在希望的田野里。

    再肥沃的土地,也需要金融活水的浇灌。新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文景刚站在田埂上对记者说:“去年,靠农业银行2000万元的贷款支持,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从1.5万亩猛增到2.5万亩,规模扩大了,成本就相应降低了,社员的收入也就增加了,今年我们还要再扩大一些种植面积,这真是要感谢农行的支持啊!”

    作为涉农金融服务的“国家队”,中国农业银行已经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走过了60多年。截至2014年3月底,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23万亿元,发放惠农卡超过1.44亿张。特别是近年来,农业银行下沉经营重心,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2013年,全行涉农贷款增加2578亿元,增速达13.72%。

    在农村金融服务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今天,农业银行的探索与实践,在带给我们诸多启迪的同时,也播撒着金融与三农共同繁荣发展的希望。正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所说:“现代农业建设与农村金融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现代农业规模经营越来越离不开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也培育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巨大市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需要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力合作,各级农业部门将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敢于担当——

    金融服务三农,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金融如何支持三农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避险逐利的天性和三农的弱质性似乎是一对天然矛盾,涉农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难以得到商业银行青睐,导致三农在金融市场中被“边缘化”。

    即便是“农”字头的农业银行,在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进程中,也曾大规模进军城市,撤并乡镇网点,意在“洗脚上岸”。农业银行的信贷员也要“穿西服、打领带、喝红酒”了。甚至有人说,农业银行成了农村金融的“抽水机”。

    但事实上,农业银行与三农的“缘分”不可能中断,这源于中央的要求、三农的需求,也是农业银行自身“农”字特性所决定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现代农业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等等,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在商业性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农业银行需要扛起这杆公益大旗。

    2007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在国务院提出的农业银行16字股改方针中,第一句就是“面向三农”。

    金融服务三农不能空喊口号,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态度非常鲜明:“作为中国支农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农业银行要发挥大型银行资金、网点、网络优势,以实际行动服务三农工作,要时刻牢记服务三农的政治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服务三农。”

    农业银行首先对业绩观进行校正,修订完善考评办法,克服重经济效益又重社会效益的倾向。特别是针对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农业银行力推农户小额贷款业务,降低门槛,合理定价,让利于民,平抑了三农贷款市场价格,仅对农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一项,每年减少利息20多亿元。

    “农业银行在哪里放款,哪里的利率就低很多。”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发出这样的感慨。记者在甘肃省采访时了解到,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联合省财政厅推出的“双联惠农贷款”执行的是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在商业性农村金融领域无此先例。而农总行对于这一惠农产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资源和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

    与农户打交道,工作繁忙而琐碎。同样是完成1000万元的贷款,贷给大客户,可能只需要一笔,贷给农户,却往往是几十甚至几百户,需要一家一户上门调查办理。记者在甘肃省迭布藏区采访时了解到,为了发放一笔农户贷款,有的客户经理要翻山越岭,徒步跋涉几十公里。

    “人家谈业务在咖啡厅,我们谈业务,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可比他们神气多啦!”农行信贷员的调侃中,也隐约透着服务三农的自豪。

    目前,农业银行50万名员工、2.3万个网点中,46%的人员和51%的网点在县域。多年来,正是他们踏遍各地乡村,奔波于田间地头,给越来越多的农民送去了金融服务。据统计,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行农户贷款余额5255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4。

    为了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依托科技手段,强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延伸服务链条。目前,农业银行已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60万个,布放电子机具120万台,覆盖了全国2/3以上的行政村,同时通过实施惠农卡“三免一减半”政策,减免各项费用约60亿元。

    “商业银行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作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应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更多地为农民提供公共金融服务。”农业银行行长张云的话,为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做了最好的注脚。

    科学担当——

    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金融机构服务三农需要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但如果没有经济效益,也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遵循市场规律,经营好三农业务,实现服务三农与商业化运作有机结合?

    农业银行黑龙江分行行长葛海蛟给了记者一个肯定的答案:“黑龙江分行曾经连续亏损19年,后来逐渐开始盈利,三农业务功不可没。”黑龙江分行围绕“大粮仓”做文章,为种粮农户提供生产经营贷款,仅2009年就投放农户贷款118亿元,到期后全部收回,共获利息收入近4亿元,从此实现扭亏为盈。

    “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懂农知农,能够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金融产品。”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农户金融部总经理周占斌深有体会。事实上,这也符合国务院给农业银行制定的股改方针。2007年,国务院对农业银行提出了“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定位要求,甘肃定西分行是农总行确定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而周占斌当时正是该分行行长。

    现在,周占斌跟记者讲起定西的马铃薯产业,仍然是如数家珍,与那段经历不无关系。2007年10月起,为了深入研究新时期如何服务三农,定西分行从696名员工中抽出近300人进村入户,实地了解农户需求和当地农业产业,定西的主打产业马铃薯由此成为定西分行的重点扶持对象,当年底就发放马铃薯收购贷款3000万元。

    在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淀粉加工龙头企业——蓝天集团淀粉公司,记者见到了年轻的董事长李幸泽,他对农业银行给予他家族企业的信贷支持记忆犹新。李幸泽刚刚考入大连外国语学院的那一年,经营淀粉公司的父亲身患重病,不久后辞世。年仅18岁的小伙子不得不放弃学业,早早挑起了接管公司的重担。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定西分行给予了及时的信贷支持,还配备了专职驻厂客户经理,帮助公司出谋划策,渡过难关。如今,集团已经成长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淀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10万农民靠种植马铃薯致富。

    要想实现自身发展,离不开三农事业的沃土。特别是中央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金融需求不断旺盛,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也是农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重点。在东北大粮仓北大荒垦区,黑龙江分行累计向北大荒米业集团发放贷款120亿元,帮助北大荒有机富硒米等畅销全国。“从第一粒种子播下,到万顷稻田收获,从第一粒原粮入仓,到万吨大米发向全国,农行功不可没!”东方集团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赵继河如此评价。而放眼全国,在13个粮食主产省,农业银行贷款余额已经超过2.5万亿元。

    充盈“米袋子”的同时,“菜篮子”里也少不了农业银行的影子。在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从1989年发放8万元贷款帮助当地农民建起第一批蔬菜大棚开始,25年间农业银行累计向当地近13万农户发放贷款超过26亿元。

    即便是在特别贫困地区,农业银行也通过扶贫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农户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些贷款看起来似乎是“赔本买卖”,但在农业银行看来,这一方面是自己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三农业务形成规模效应后,能够实现盈利,同时也是在培育优质三农客户资源。从长远来看,这依然是一件“多赢”的好事。

    合力担当——

    农村金融不能完全交给市场,银行要与政府密切配合,共同拓展服务

    越是贫困地区的农民,越是急需脱贫致富的“第一桶金”,但他们又是最难获得银行贷款的阶层。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韩国强告诉记者,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会重点关注和更多依赖贷款的担保,而这恰恰是贫困农户所欠缺的。同时,由于农户贷款面向千家万户,交易成本高,因此贷款利率偏高,贫困农户难以承受。而银行如果完全放弃担保要求或者利率降低太多,自身效益又会受到较大影响。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银行和政府形成合力。政府既要推动银行降低门槛,让更多有发展意愿的贫困农户获得贷款,又要帮助银行管控风险,提升效益,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记者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王格尔塘镇的农民马自力哈家采访时了解到,她拿到的贷款就是农业银行和政府合力创新推出的金融产品。2012年底,她向农业银行申请到了5万元贷款,购买了几十头牛羊。对她来说,这笔贷款不需要抵押担保,也没有利息负担,每年靠养殖赚的几千块钱都是自己的。原本一直靠低保度日的马自力哈的脱贫致富梦,终于不再遥远。

    马自力哈得到的贷款,是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在2012年推出的“双联惠农贷款”,支持的对象正是贫困农户。对“双联惠农贷款”,农业银行执行基准利率,让利给贫困农户。而农户需要支付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贫困农户获得的实际上是无息贷款。从2012年起,甘肃省分行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的贷款额度,财政每年贴息3.6亿元,支持全省58个贫困县的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对于农业银行来说,以基准利率发放贷款,5年让利约12亿元,体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责任担当。但是,在农民缺少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如何防范贷款风险?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助理徐杨春介绍,“双联惠农贷款”由政府主导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全程全额提供担保。目前,省县两级财政已共同出资22.9亿元,在全省58个贫困县区成立担保公司58家,帮助银行分担了风险。为加强贷款管理,政府、农业银行和担保公司三方共同组建担保调查团队,有效缓解了农业银行人力不足的问题,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使农业银行让利于农有了更大空间。

    “在最忙的时候,光是帮着农业银行把各项信息录入电脑,我们就抽调了上百人。”甘南州委常委、副州长刘小宇说,目前,甘南州已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1亿元,贷款工作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和银行的密切配合。

    政府的介入帮助银行降低了贷款风险。甘肃省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认为,党政部门特别是基层乡村干部,对农民的情况最熟悉,最容易帮助银行对贷款进行全程管理,依靠他们可以确保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防止被挪作他用。同时,政府还可以为贷款农民提供培训指导和生产服务,帮助农民用好贷款。

    从扶贫的角度来看,财政每年3.6亿元的贴息,撬动了60亿元贷款,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而且,相比于直接发放扶贫款,贷款的形式更能培养农民的诚信意识、市场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对记者说:“贷款使农民有了压力,更是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创业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致富愿望增加了,能力增强了,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同时还增强了信用观念。从甘肃的实践来看,农民是最讲信用的!”

    至2013年末,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放“双联惠农贷款”76.6亿元,所有到期贷款全部收回,未形成一笔不良贷款。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3%,其中“双联惠农贷款”的贡献度约两个百分点。

    “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金融扶贫,农业银行在过去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但是仅靠银行一家单打独斗,效果并不好。”农业银行监事长车迎新说,“政府和银行携手合作,金融扶贫才会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创新担当——

    三农在发展,需求在变化,新形势下,金融服务三农也要与时俱进

    有“东方第一县”之称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地广人稀,人均耕地275亩。东发村是该县最东边的一个小渔村,村中心一个小型超市的门口,一块醒目的“农业银行惠农通服务站”的牌子挂在墙上。店主沈俊波告诉记者:“转个账,小额取现,交个手机费、电费什么的,我这里都能办。服务站就是农民身边的小银行。”

    针对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少、服务能力弱的情况,为了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农业银行推出了“金穗惠农通”工程,采用“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

    “农民生产生活在哪里,惠农卡就发到哪里,金融服务就跟到哪里。”农业银行佳木斯分行行长高辉芝告诉记者,“农民足不出村,就可办理基本的惠农卡查询、转账、小额取现、缴费、自助循环贷款等业务,有效解决了支付难、结算难、取款难等问题。”

    如今,这项工程还在不断创新,在承载惠农卡基础金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还拓展了新农保、新农合等涉农财政补贴和农村公用事业项目代理等服务,实现了补贴发放、费用代收、缴费参合、挂号就诊、药费报销“一卡通”,为农民的“养老钱”、“看病钱”、“补贴钱”发放和管理建立了“直通车”。截至2014年3月末,农业银行共代理新农保1180个县、新农合795个县,代理涉农财政补贴等其他项目3004个。

    除了基础金融设施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在信贷产品上,农业银行也在积极适应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随着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农业银行因地制宜,为新型经营主体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在新疆,针对当地农业生产规模大、作物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农业银行专门制定农业大户贷款管理办法,单笔贷款金额可达2000万元;在湖北,农业银行在当地同业中首创家庭农场创业贷款产品……

    顺应农村产权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势,农业银行积极探索开展了抵押担保方式创新,破解三农客户贷款担保难问题。在黑龙江采访的过程中,农业银行黑龙江分行行长助理于山告诉记者,今年该行将积极利用农民集体资产和住房财产可用于抵押担保的契机,密切跟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时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开展林权抵押、集体建设用地抵押、农民住房抵押和财政直补账户质押担保方式,不断探索支持农业产业链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银行在国内金融界率先推出“绿色家园”贷款产品,按照市场化原则,探索出多种模式,累计发放相关贷款3400亿元,覆盖全国600多个市县。

    让农民“能贷款”的同时,为了帮助农民“用好款、能还款”,农业银行坚持融资又融“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送知识下乡”活动。甘肃分行结合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在全行系统建立了三农金融辅导员制度,采取业务同步辅导和集中宣讲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向农民宣传讲解三农政策、生产经营技术、基础金融知识等,培育广大农民的金融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帮助贫困农户寻找致富路径、发展富民产业。目前,金融辅导工作全面覆盖58个贫困县已发放或准备发放贷款的村,累计辅导农民超过11万人次。

    启示与建议

    今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涉农金融机构要树立普惠金融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下沉经营重心,不脱农、多惠农,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把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的放矢,综合施策,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作为唯一一家“农”字头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既承担社会责任,又注重商业运作,谋求服务三农和自身发展的“双赢”。针对金融服务三农这一难题,农业银行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落实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制度保障。三农业务总体上回报率还是偏低,商业银行追逐利润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不能完全任由市场对金融进行自发调节,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今年4月,国务院又制定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对于这些意见和要求,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建议有关方面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办法。

    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加强银政合作,多方合力共同推进。目前在很多贫困地区,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很难被金融机构纳入支持范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甘南州碌曲县尕海乡秀哇村村民在“双联惠农贷款”推出之前,已经有15年没有获得过银行贷款。即便有一些涉农金融机构开展的贷款业务,利率也普遍偏高,基本在10~15%,上浮幅度达80~150%。因为农业利润率低,贷款农户一年的盈利可能还不到10%,如申请了5万元“双联惠农贷款”的马自力哈,去年纯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纯粹依靠市场,必然有很多贫困农民被挡在金融服务的大门之外。如果完全靠银行让利于农,提供服务,银行也难以长期支撑。因此,政府与银行加强合作,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实行贷款贴息,对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应对贷款农民加强培训,为其提供生产技术和服务,提升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能力,降低贷款风险。

    金融服务三农不能自弹自唱,应与当地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合拍。传统观点认为,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因此涉农贷款风险较高、利润偏低。但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告诉我们,三农业务也可以帮助银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是顺应农业生产规律,瞄准当地支柱产业,科学合理设计金融产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该深入研究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好“金融引擎”作用,促进农业发展,实现自身增效。

    银行要顺应三农发展新形势新需求,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农业银行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的土地信托流转贷款业务、针对城镇化推出的“绿色家园”贷款产品等,都凸显了创新意识。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多元化格局日益显现,农户和涉农企业的金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银行开展三农业务必须顺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积极推进组织、制度、产品、流程、服务等的全面创新,为三农提供专业化、差别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这不仅需要银行业培养对三农的感情,更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研究,特别是对三农发展要素的精准把握,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查看更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