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七分地上创造新价值

发布日期 : 2014-02-13 00:00:00     作者 :     来源 : 农民日报

2012年2月,甘肃省启动了旨在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为重点,由40多万名干部联系40多万特困户。和政县城关镇三谷村成为甘肃省财政厅的联系村。

运用引资和融资两个平台,有效提升土地产出及价值

三谷村是典型的民族地区贫困村,全村有17个社、550户共2622人,少数民族占53%,人均不足7分地,2011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90元,远低于和政县及全省、全国水平,全村贫困面高达75.8%,其中特困户就有60户。

进村工作后,“双联”干部发现:在三谷村不少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依靠仅有的几亩薄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驻村联系的甘肃省财政厅农发办评审处处长武晓岗说:“这几乎是甘肃东部许多贫困村的共性问题。”

“三谷村靠人均7分地发展种植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显然是不可能的。”武晓岗等联村干部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决心发展中药材、草畜产业、新型高效经济林果三大产业,走科技、智力、产业扶贫三条路,用好引资和融资两个平台,实现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两个突破。此后,武晓岗等联村干部迅速行动,多方打听寻找企业投资信息,多次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促成3家企业落地。

联村干部刘炳义说,三谷村非常适宜种植中药材,是发展“绿色”高品质中药材的优势产区。经过努力,甘肃复兴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最终选定在三谷村第一期投资2.5亿元兴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企业,并在荒废多年的三谷村牙塘河河滩地上动工建厂,还为三谷村筹划了占地500多亩的中药材育苗基地,向周边地区提供药材苗木,计划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土地价值。

2012年,三谷村由甘肃复兴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培训和种苗、籽种,并进行示范种植,产品由公司“兜底”,统一收购,带动了127户示范种植中药材154亩,亩均收入2000元以上,丰产户每亩纯收入4000元以上。2013年,药材种植增加到180户、720亩,同时带动了周边4个乡镇的30个村种植了上万亩中药材。中药材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务工收入的大幅增长。

“双联”干部用同样的手段,帮助带动了三谷村草食畜牧业和高效林果业的发展:引进甘肃泰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集良种肉羊繁育、育肥、屠宰加工、销售和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标准化养殖产业园;引进青海瑶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15万元,打造集引种、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的出口型高原红树莓示范园。

在用好引资平台的同时,武晓岗等联村干部还积极争取多种渠道破解贫困村的融资难题:一是积极争取设立了农村信用社便民金融服务站,为农村小额用款提供平台;二是用好“双联惠农贷款”政策,探索出了“一带、二实、两优先、一公开”的贷款实施办法,即大户富户带贫困户特困户,确保发展计划实、贷款金额实,特困户优先贷款、优先支持富民产业发展,申请贷款农户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目前,三谷村已有61户村民贷款310万元,其中9户致富能人、产业大户通过“双联惠农贷款”帮助带动33户特困户,占全村特困户的55%。

拓宽发展思路,发展富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在近两年的“双联”帮扶工作中,甘肃省财政厅的驻村干部帮助三谷村群众组建了养殖、草畜和农机化、育苗和中药材3个专业合作社,引导村子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致富能人(专业大户)+贫困户(特困户)”、“养殖园示范带动家庭规模养殖”的互帮互助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促使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初步形成了标准化养殖场、现代化加工厂带动农户发展规模肉羊养殖、饲用玉米种植、中药材和出口型高原红树莓种植的富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小而全”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有活力、长效性的脱贫致富新路子,让三谷村贫困户的“钱袋子”真正“鼓了起来”。

在狠抓富民产业培育的同时,联村干部还想方设法打开三谷村干部群众的眼界,开动他们的“脑瓜子”。在联村帮扶的过程中,驻村干部以提升农村干部党员能力和培养新生力量为切入点,注重把村社干部和农民党员锻炼培养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人,把群众中的致富能人、专业大户培养成帮助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发展致富的新生力量。目前,全村21名村社干部、43名农民党员带头参加了技术技能培训,带头推广示范新技术,带头发展富民产业,在培育发展富民产业的实践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今年60岁的三谷村堡子社社长马晓东,担任社长已经30多年了,“双联”行动开始后,村里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引进青海的企业建起了高原红树莓示范园,他和村民们第一次学到了树莓的栽培管理技术,由于技术掌握得好,企业让他担任了树莓示范园的经理。通过一年的发展,他深刻体会到,自己的眼界打开了,能力也提高了。“以前不学习,导致思路太保守老套,现在虽然学了不少新东西,但干起来明显感觉还不够用,以后要继续加强学习。”

探索形成“项目驱动、龙头带动、四级联动、干群互动”的发展路子

两年来,三谷村的经济发展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部分居民区道路完成硬化,通行不便的田间道整修为平整的机耕路,纵贯全村的排洪沟渠全部疏浚衬砌通畅,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和富民文化广场即将落成,村内公共场所、道路、居民区实现路灯亮化;引进的3家企业全部落地扎根,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园建成仓储设施和生产厂房,养殖产业园建成主体工程,中药材GAP基地和出口型高原红树莓引种示范园初具规模;三成以上耕地实现企业化经营,一半以上耕地实现机械化耕作,300余名留守劳力就地务工成为挣工资的农民;户户有专家培训掌握专业技术的种植能手,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优质饲用玉米种植从无到有达到普及;群众收入大幅增加,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深刻变化,发展信心明显增强。

三谷村村民董成林告诉记者,他家有6口人10亩耕地,联村干部驻村帮扶后,为村里引进了企业,这样一来,不仅家里的土地流转一年能有上万元的固定收入,而且全家可以有4个人腾出手来外出打工,一年也能挣到8万元左右;留守家中的两位老人,在引进的企业就地务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天也能有60~80元的工资性收入。“粗略算一下,现在全家一年能收入1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村子的面貌变了,群众的收入增加了,脱贫致富更有希望了,我们村的这些变化,都多亏了省财政厅农发办,多亏了双联驻村干部。”走进三谷村,这是记者从村民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2013年7月12日,进村帮扶一年多的驻村干部武晓岗、刘炳义要走,村民马占林拦住武晓岗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你咋要走?”当天很多像马占林一样的村民前来挽留武晓岗等驻村干部。自2012年2月28日进驻三谷村工作,驻村期满时,在三谷村干部群众的挽留下,武晓岗、刘炳义又参加了省财政厅第一、二批驻村联络员,一直到2013年7月轮换离村,连续驻村工作达一年半时间。

马占林等村民紧紧拉住武晓岗的手,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78岁的三谷村老支书马永华说:“他们可是实干家,给村上办了许多实事。”



查看更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