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一个传统农业大省的合作提升之路

发布日期 : 2014-01-20 00:00:00     作者 :     来源 : 农民日报

近年来,陕西省合作社快速发展,合作社及入社农户数量不断增长。然而,合作社发展浪潮中,组织不够规范、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等隐患逐渐凸显。如何提升发展层次,成为陕西省合作社再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陕西省农业厅从2011年开始,每年统筹项目资金3000万元,开展了合作社示范提升行动。经过3年的实施,合作社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化管理、服务带动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明显提高,为促进全省合作社发展提升找到了突破口。

产业提升:变自发配置为专业整合,变自由经营为精细化管理,抓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牛鼻子

成立于2008年的宝鸡市眉县金桥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5400亩果园。理事长任建社是在眉县最早发起组建合作社的人,与动辄就拥有上千名社员的合作社不同,金桥果业发展到现在也只有社员256户。“很多人以为‘大联合’就是合作社,其实合作社绝不仅仅是农民简单‘抱团’。提升合作社品质的关键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各种优势资源整合起来,从而得到效应最大化。”对社员加入极为“苛刻”的任建社如是说。金桥果业的有机猕猴桃,地头价就达到12元/斤,果农1亩地的毛收入能有3.6万元。

眉县的另一家猕猴桃合作社幸福洋专业合作社则把提升功夫用在了种植标准化上。理事长杨幸福是个种猕猴桃的“老把式”,在合作社带动的1300多家农户的眼里,在种植技术上,杨幸福实在是个太较真的人。杨幸福为他们合作社的猕猴桃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哇!硬着也好吃。而且向消费者承诺:7天内可无条件退货。

要让猕猴桃硬着也好吃,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整个猕猴桃的生产周期中有26个控制点,从修剪、梳蕾、授粉到摘心、疏果……老杨会一直守在果园里,“监督”每一家农户。

为了让社员按要求疏果,合作社以1.5元/斤的价格收购农户们提前摘下来还未成熟的果子。为了保证有机品质,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每亩地5车牛粪和半袋尿素的农资。更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用红糖和菌种培育微生物,配合农家肥使用。经过微生物催化的生物肥不仅避免了热性太大的缺陷,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土壤环境。这样生产出的猕猴桃,含糖量高于14%,比新西兰的“奇异果”还要酸甜适度,果肉细腻。  

如今,“眉县猕猴桃”已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全县猕猴桃产业收入达到23亿元,农民人均单项产业收入达到9000元,猕猴桃已成为眉县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能力提升:进一步延展资源优势,大幅提升合作社市场营销能力,合作社成为供给关系的调节者和价格制定者

渭南市蒲城县四方合作社会议室的墙上写着这么两句话:“提质基础在有机,增效在贮藏。”在合作社拥有的10个贮藏能力为100吨的果库前,合作社的销售经理张玉虎给记者讲述了他们把苹果从1.6元/斤卖到3.5元/斤的“诀窍”:1000吨的果品贮藏能力是四方合作社最大的底气。自从建了冷库,“卖苹果”和“种苹果”一样,成了可以被合作社控制在手里的环节。“2013年10月底苹果的地头收购价在1.6元/斤左右,我们合作社用2.6元/斤的价格把苹果收过来,2014年春节前后可以卖出一批,到清明节前后,正是水果断档的时候,那时候的出库价可以达到3.5元/斤。合作社把地头的利润全部让给农户,赚的就是通过贮藏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钱。”

陕西中西部是天然的苹果最佳种植带,但是与果业生产的欣欣向荣相比,贮藏发展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该省果业发展升级和果农增收的“瓶颈”。绝大多数的苹果在收获期被农户堆在田间地头,以“一锅端”的形式被各地而来的收购商买走,季节性的供大于求决定了定价权掌握在收购商手里。针对这一情况,陕西省专门为果蔬合作社“量身定做”了标准贮藏库的“百库建设”工程项目。2011年正式实施,每年安排1亿多元专项资金,每个合作社扶持80万~120万元,帮助100多个果蔬合作社建设千吨标准气调库。“百库工程”项目列入目前已统筹安排项目资金4亿多元,支持429家果蔬合作社建设贮藏库,新增库容总量达到45万吨,不仅增强了陕西果品蔬菜的贮藏能力,而且提高了果菜的收购价格,农民增收显著。

渭南市大荔县兴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先后建起一个5000立方米的冷藏库和4000立方米的气调库。大荔县的苹果基本都是中早熟苹果,远销俄罗斯。如果不经过24小时左右的冷藏库遇冷过程,减少苹果的呼吸,等运到国外,至少1/4都会烂掉。理事长韩兴旺说,经过冷库“遇冷”处理的苹果每吨可以卖到近5000元,销售额比过去提高了1倍多。合作社的苹果基本销售告罄后,冷藏库还被用来代客商贮存从陕北地区收购来的中晚熟苹果,每吨可以获得350元的代贮费。一年下来,仅仅因为拥有冷库,合作社的收益就增加50多万元,社员因此而获得的分红达到43万元。

文化提升:合作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过去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精品,在农民的联合下提档升级,迈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西安市明城墙的南墙根下,有一条著名的古巷叫做书院门。走进去,便可体验到这片古老土地上独特的文化魅力:惟妙惟肖的皮影、花样繁复的剪纸、色彩艳丽的马勺、宛如彩虹的土织布……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手工艺术品面临着技艺流失、产业萎缩的局面。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何传承?陕西省通过组建文化合作社,将其转化为文化产业链条,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探索出一条新途径。陕西省农业厅农经处副处长张旭锋介绍说,这些文化合作社一般由一个或几个民间艺术大师、艺术能手发起,自觉自愿地组成合作社,形成一个文化产品实体。

在蒲城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的工作车间里,出生于麦草工艺世家的理事长贺兴文和他的“徒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对麦秆进行打磨、烫色、裁剪。“二十四节气农耕图”、“陕西八大怪”、“秦腔脸谱”等一幅幅反映陕西民俗文化生活的麦秆画活灵活现。贺兴文告诉记者,这些立意独特、“土”味儿十足的麦秆画已经成为国家馈赠外国首脑的艺术品,在拍卖行里动辄卖到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的价格。

麦秆画兴起于唐宋年间,却在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沉寂,只有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出现在农村人家的红白喜事上,难寻其间的艺术价值。贺兴文意识到,“麦秆画是陕西农民在农闲时创作出的工艺品,只有让麦秆画真正回到农民的生活中,这门工艺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2007年,贺兴文牵头组织的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成立,发动周边的农民重新拾起麦秆画技艺。苏坊镇封村村民张月香原本在外打工,经过一番培训后,她再也没有离开故乡:“待在家里,既能干地里的活,也能照顾孩子,一年还能通过做麦秆画赚1万多元,这样的日子踏实。”

“因为有了合作社,才把逼上绝路的皮影救活了。”华县龙凤皮影专业合作社发起人、皮影雕刻大师汪天喜深有感触地说。由于制作工艺复杂,皮影产品数量少,众多民间艺人单打独斗,经济效益极为低下,是合作社将他们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才有了今天的华县皮影产业群。

麦秆画、皮影、面花、粮食字画、手织布……这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在陕西打造合作社提档升级的过程中,既破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难、传承难、发展难,又给众多农民创造了致富的机会。



查看更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