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重庆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为魂

发布日期 : 2013-12-27 00:00:00     作者 :     来源 : 农民日报

中央作出建设美丽乡村决策后,根据农业部的部署,重庆针对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并存的特殊市情,牢牢把握规划这个“龙头”,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为抓手,着力做好“四结合四配套”,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力求以特色为魂,并在“多点”取得突破。

明确标准,牢牢把握规划这个龙头

编制规划。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重庆市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纲要”。全市计划从2013年起,每年重点建设市级示范村100个,各区县每年建设区县级示范村3个以上。到2017年,建成市和区县两级示范村1000个以上,形成点上有特色、面上有规模、整体大变化的美丽乡村发展格局。

细化标准。围绕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总体目标,在农业部制定的标准基础上,重庆结合实际,将其具体细化为“五有、四无、三覆盖”,即有现代的产业支撑、有清洁的田园风光、有优美的生活环境、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幸福的生活质量;无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无规定动物疫病发生;实现农村“普九”、农民医疗保险参保、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并从主导产业、田园风光、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民主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确定了40个量化指标。

明确推进机制。制定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和绩效评估办法,确立了“农民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区县为主”的建设原则,按照“命名授牌一批、重点示范一批、面上推进一批、规划储备一批”的思路有序推进。

彰显特色,突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这个抓手

重庆有18个贫困区县(其中国贫区县14个),202万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武陵山、秦巴山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到2017年,建设集中安置点1773个,完成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推动人口下山、产业上山、游客进山、产品出山,将搬迁地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人口下山。鼓励居住在深山高寒边远地区、重要生态修复保护区、生产生活基础条件难以完善地区的农户,自愿选择转户进城、相对集中安置、旅游安置、五保户集中供养以及投亲靠友、异地安置等多种形式搬迁下山。制定了政府补一点、“地票”攒一点、农户出一点“三个一点”的搬迁安置投入政策,市里按每人8000元落实到区县,由区县根据搬迁对象贫困程度、安置条件的不同实行差异化补助。突出抓好相对集中安置,以城镇郊区、产业园区、景区周边、农村集镇为重点,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用地调配、统一房屋风貌设计、统一配套基础设施、统一竣工验收及分户单建和联户共建相结合的“五统一建”模式,建设集中安置点。安置点基础设施实现“六通六有”,即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有休闲小广场、便民商业网点、医务室、垃圾收运站、农家书屋、幼儿园。同步建设污水收集管网、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联户沼气等环保设施,做到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生态宜居。  

产业上山。由迁入地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农户退出耕地、土地流转等方式,妥善解决农业安置搬迁户“菜园地”等生产用地。对规模在100人以上的搬迁农户集中点所在村,引导发展1~2个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主多业”的格局,促进搬迁户安居乐业,增收致富。三年投入农业发展资金3亿元,支持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村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对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搬迁户,给予不少于1000元的扶持。

游客进山。依托高山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和特色经济作物园区、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重点打造成渝走廊农业观光体验、渝宜高速原巴渝、渝湘高速民俗风情体验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构建渝东南、渝东北和秦巴山、武陵山、大娄山“两带三山”乡村旅游格局。采取政府补助方式,支持农户利用搬迁后居住环境条件的改善发展农家乐或开展避暑休闲接待。

产品出山。积极引入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特别是股份合作社,做到与产业发展、扶贫搬迁同步。用好高山农产品绿色、生态、环保、安全这张“名片”,打好“山货”牌,培育知名品牌。采取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走出去展示展销、发展农超对接和配送直销、网上销售等多种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把农产品当旅游产品卖,促进山区农产品卖得远、卖得久、卖好价钱。

全面推进,着力做好“四结合四配套”

四结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发挥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连点成线、以线扩面,不另搞一套。坚持新农村建设“五句话”宗旨,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文明传承等,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二是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大力推进城郊游、高山游、民俗游、观光游,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推动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淳朴的乡风民俗、浓郁的乡土文化,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三是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结合。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资源节约、生态高效、环境友好型特色效益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重点推广高产高效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实用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传授种养技术、市场知识和营销理念,又传授健康卫生、文明礼仪、道德法律、生态环保等知识。四是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结合。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推进房前屋后、荒山荒坡、公路河道等绿化。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卫生改厕、库区移民农村环保示范等项目,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四配套:一是农业产业配套。坚持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柑橘、渔业、林果、中药材、花卉、茶叶、蚕桑和烟叶等11个产业。支持区县着重培育1~2个“举旗产业”,打造产业带,构建“皓月当空、繁星点点”的产业集群。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推进水、路、电、气、市、村镇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农田建设,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农民新村,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环保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三是体制机制配套。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完善的人转城、地转活、钱转乡的政策制度。推广“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基地农户入股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公共服务配套。深入推进农村养老、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体育健身等文体设施建设,方便农村群众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健身娱乐。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引入城镇社区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查看更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