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我们走在大路上

发布日期 : 2013-12-16 00:00:00     作者 :     来源 : 农民日报

    大稿村党总支书记、北京市京洲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邢仲山

    村民居住小区

    “村两委

    ”办公楼内景

    村民居住小区

他大名鼎鼎,在通州区远近闻名,在京郊乡镇企业中也很有名气;他辛勤耕耘几十年,他亲眼见证、亲身参与并融进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中,他就是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大稿村党总支书记、北京市京洲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1989年和1995年两次荣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全国兴村富民百家领军人物之一、第八届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市人大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常委会委员邢仲山。

走进大稿村,你会怀疑:这是村吗?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街心绿地上老人孩子尽享天伦之乐,仿佛到了世外桃源。是的,这就是改革开放硕果累累的大稿村!是京郊希望的田野上盛开的一朵奇葩,而浇灌这朵奇葩的就是邢仲山。

有目共睹,大稿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有口皆碑,改革开放30多年来,领路人邢仲山始终根植于农村,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带领全村乡亲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邢仲山坚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扩大集体积累,坚持收入分配均等化原则。他坚持审时度势不断调整和优化村域内经济结构,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村民精神面貌为之巨变。邢仲山是京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军人物,他发过誓,“我是大稿村的人,我这辈子就是要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道路,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心系家乡父老勇当创业先锋

了解通州的老一代人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前,通州区梨园镇大稿村是一个极度贫困村。那时村里流传一个顺口溜:大稿村有“四多”,拾破烂的多,夏天打青草的多,冬天捡煤核的多,全村光棍多。这可能是今天年轻人的一个笑料,但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生活极端贫困与精神空虚颓废,使大稿村一度成为全县(通州区原名通县)的落后典型。

1978年,而立之年的邢仲山是村里的壮劳力,他憨厚质朴又智慧,是村里公认的大能人。人们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大稿村的时势也造就了邢仲山。在村委会的委托下,邢仲山二话不说,抱着服务乡邻、致富家乡的志向,挑起了管理全村副业的担子,并走马上任大稿村木器厂厂长一职。那一年,村内第一家村集体工副业“大稿木器厂”在邢仲山的带领下,工人自带工具,人人争做业务员,当年就实现了赢利,使村集体积累达2万元,由过去的举债,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就是那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邢仲山带领着乡亲们融进了改革开放大潮,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变革并在最基层的实践中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今天,邢仲山感慨地说:“说白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信念,永不动摇地带着乡亲们走富裕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一句话道出了邢仲山的坦荡胸怀和赤子之心。

实现了“零”的突破,有了木器厂的经验,邢仲山的“胃口”变大的同时,胆子也越来越大。这以后,他萌生并正式开启了带领乡亲们走创业致富之路的决心。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白手起家,凭着真诚和执着,相继办起综合修理厂、铸铜抛光厂、玻璃器皿厂、铸造厂等5家村集体工业企业,并亲自担任铸造厂厂长,坚守在生产一线。邢仲山的妻子心疼地责怪他:“你不要家可以,但你应该要命啊!”

经过3年的艰苦创业,大稿村发生了质的变化,村集体的经济积累不断攀升:1980年达9万元,到1983年达到23万元。乡亲们的腰包开始有钱了,个个笑逐颜开。看着家乡的变化,邢仲山没有喜形于色,他思考着大稿村的未来发展之路。

勇敢承担重任实践入党誓言

邢仲山敢想、敢干、敢为的精神和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的品质,感动了大家,得到了群众的拥戴;他优秀的组织能力、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决心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赏。人们都说大稿村有福,出了个好领路人。

1985年,在全体党员的拥戴下,邢仲山担任了大稿村党支部书记。看到大稿村乡亲们的热情和信任,邢仲山受到极大的鼓舞。“是啊,大伙信任我,无疑也是在鼓励我鞭策我。放心吧乡亲们,我一定牢记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教导,不辜负你们的期望。”邢仲山暗暗下定决心。这以后,邢仲山开始探索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怎样“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他心中精心规划着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富裕村民百姓、推进社会进步的宏伟蓝图。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一句俗话,用到邢仲山身上还真不适用,因为在大稿村,有永恒的创新,有永不停止的步伐。

上任伊始,邢仲山在听取了领导班子意见后,确定了“以工促农、工农业并举”的发展思路。他身体力行,不辞辛苦地往返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学习发达地区发展村办工业的先进经验,找出适合本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他常说:“学习别人不能照抄照搬,我们是‘拿来主义者’,只要有益于我们的,我们就全部拿来。”他告诫乡亲们:“要致富没有工业不行,我们要在全村大办工业,用工业去养农业。大家要吃苦,要有牺牲精神。”

这一年,在邢仲山的带领下,大稿村先后开办了五金制品厂、机械加工厂、建筑队等7家企业,连同原有5家,在村内形成了由12家村集体企业组成的工业集群,全村有近300名劳动力开始从事工业劳动。到1987年,全村集体积累已经超过千万元,年利润超过百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3000元。由于成功地发展了村办企业,初步奠定了村集体经济的工业基础。工业发展扩大了村集体的积累,使大稿村在通州全区率先实现全部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增产增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先决条件。

大稿村的乡亲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村办工业的发展、集体经济积累的增加促进了大稿村农业的发展。1985~1988年3年间,村集体共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全套农业机械反哺农业,实现了农业从种到收、运、储、加工高度机械化作业。乡亲们第一次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机械化;第一次看到了通过土地平整全村2000亩耕地连片生产作业的壮观场景。几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愁劳力不够用,今天在机械化的带动下,把常年从事农业劳动的几百人减少到30余人,从而使大批的本村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乡亲们放下锄头走进工厂,个个喜出望外。这无疑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1989年是大稿村乡亲们的大喜之年,几年的快速发展,大稿村完成了旧村改造,村集体投资1210万元建成9栋住宅楼,共5.6万平方米的村民住宅小区,413户村民迁入了“大稿新村”,人均住房面积达49.5平方米,村民高兴地说,“好啊,我们也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啦!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没啥两样啦!”

真是今非昔比,大稿村从此走上了共同致富道路。大稿村村办工业的规模一年上一个台阶,截至1993年,村集体企业已达27家,资产超过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48亿元,创利1347万元。

面对成绩和辉煌,乡亲们高兴,干部们高兴,邢仲山也喜在心中。人们赞誉邢仲山:“你上任党支部书记之初萌发的大稿村将来也要和城里一样的构想初步实现了,你的誓言没有白立,你是大稿村的男子汉。”

邢仲山——大稿村,大稿村——邢仲山,你连着他,他连着你,走出了大稿村,走出了通州区,走出了北京市,他们名声在外了,这就是中国农村的力量使然,这就是改革开放使然。1990年春节,大稿村乡亲们兴高采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了大稿村,赞扬大稿村“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表扬大稿村在农村城市化方面开了个好头。

党的基层组织就是战斗堡垒

大稿村出了名,邢仲山出了名。当有人问起大稿村如何致富,邢仲山是否是决定因素时,邢仲山断然告诉他:“党是决定因素,党的路线是决定因素,作为战斗堡垒,村党支部也是决定因素。”

邢仲山非常重视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除非身在外地,党支部的会议他从不请假。他洁身自好,从自身做起。他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他自己要勤政廉洁。作为班长,他带领村党总支一班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从而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用邢仲山的话说:“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廉洁奉公。不是自己身上的肉,决不往自己身上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亲自为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制定了“八互八不准”制度,并严格要求自己带头严格执行。

有了制度重在遵守,只有党员干部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对全体村民才有说服力。就这样,大稿村党总支在邢仲山的带领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通过制度落实和实绩考核评价体系运行,广大党员干部已成为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管理的工作骨干。

有了党员干部的带头,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村广大党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党员结对子、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亮身份树形象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旗帜作用。

邢仲山经常说:“我们干部是公仆,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我们要把爱心献给他们,让乡亲们得到幸福。”

树立了公仆意识,邢仲山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让村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大稿村,邢仲山指导村委会建立了以自主就业为导向、市场调节为基础、村委会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大稿村全村劳动力人口没有失业现象,除在村域内企业就业外,还输送到北京烟草物流中心、首发集团京沈高速公路分公司、北京卷烟厂等大型企业工作。

远村近邻都知道,他们都羡慕大稿村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有一个不谋私利的领头人,村集体有一个不断完善的村内福利制度。大稿村村民在享有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保尽保的同时,村内福利制度也不断健全。目前村民享有养老退休金、股金分红、医疗补贴、水、物业、取暖补贴、粮油实物补贴等诸多的福利。村集体积累的增加,使大稿村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现在全村居住小区都实现了天然气入户、区域集中供暖。小区内绿化率达30%以上,休闲广场、音乐喷泉、文化娱乐、图书室一应俱全。

谈起大稿村取得的成绩,邢仲山毫不隐讳:“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大稿村有广大优秀党员,优秀党员干部,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没有这个战斗堡垒,靠一个人的力量,将是一事无成。”

大稿村经济社会发展在邢仲山的领导下,十年奋斗奠定了崛起的基础,顽强拼搏实现适度规模和结构优化,使全村百姓提前步入小康。大稿村的历史变迁,一直紧扣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这一中心;牢牢把握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因地制宜、不失时机把握契机,通过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发展之路。

我们走在大路上

大稿村的路子走对了,老百姓富裕了。邢仲山和乡亲们更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不断深入发展,邢仲山马不停蹄,带领大稿村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全国的形势发展得更快了。邢仲山认真学习、细心领会。今天,邢仲山回忆道:“那时真是感到时不我待,你不加快发展步伐,你就落后。没人催你,真是不用扬鞭自奋蹄。”

在邢仲山看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村办企业要因势利导,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1992年6月,在邢仲山的倡导下,大稿村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村办企业集团——北京市京洲企业集团公司并挂帅出任董事长。公司辖6个分公司31家企业,行业包括建筑、房地产、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和籽种农业,并确立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为村集体经济的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植。与此同时,集团公司相继兴建了九合科技园和京洲工业园,引进多家都市型工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入驻。到2005年,大稿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4.05亿元、上缴各项税金2400万元,全村人均年现金收入1.66万元。

大稿村发展了,走上了致富道路,但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新的课题无时无刻不挑战着邢仲山的思维。经验告诉邢仲山,只有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才是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大稿村集体经济要快速发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子孙后代。

邢仲山开始反思,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存在产权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既影响村民的积极性,又制约村集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改革!改革方案在邢仲山的脑子里日渐明朗。

2005年11月,大稿村成立了大稿村社区合作社,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1324位村民手中,实现了“资产变股权、村民变股东”的股份制转制,大稿社区合作社这一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这是大稿村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为大稿村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在征询了广大股东的意见后,邢仲山提出了本着“主体独立、互惠互利、利益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实施村集体经济由过去的产品生产经营为主逐步过渡到资产经营为主的经营机制转换。依据大稿村属通州新城规划范围内的情况,邢仲山还提出,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整合资源,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现代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村域经济的运行质量,优化村域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在邢仲山构建蓝图的运行中,大稿村先后淘汰了9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以及投入产出效率低的企业,引进了大稿国际艺术区、苏州稻香村、汽车销售服务中心等多家企业,并兴建了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村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大稿村实现生产总值12.27亿元、上缴税金达4506万元,全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54万元,村集体净资产总额达到22亿元。

30多年来,邢仲山与农村改革相伴而行,与农村改革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他站在改革开放大潮的风口浪尖上,驾驭着大稿村经济的航船,乘风破浪,在中国共产党指引的航向上,疾驶前进。邢仲山曾深有感触地说:“这30年农村改革我都经历了、体验了,我与改革同呼吸共命运。在这之中我目睹了大稿村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变迁,对我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磨砺锤炼和考验。”

是啊,大稿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中国广大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经济取得成功的必然。大稿村经济社会发展在邢仲山的领导下,通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奠定了今后崛起的基础;全村父老乡亲提前步入小康。

进入“十二五”以来,邢仲山对大稿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梨园镇在通州定位为新城商业核心区、文化休闲旅游区。镇党委在发展目标上要将梨园镇建设成为娱乐休闲目的地,商务、金融聚集地,现代音乐特色镇,整体城市化先行镇。”邢仲山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结合这一发展要求,对村内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听取了老干部、专家学者的意见,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建议,决定对本村产业结构进行“三大调整”:一是坚持一产退出。根据城市经济发展要求,退出养殖业。二是继续优化二产。在完成部分落后企业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三产。根据新城发展定位,加快招商平台建设,引进大型商业、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

时至今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大稿村村集体经济形成了以房地产业为引擎,金融服务业为支柱,建筑业保持强势地位的产业格局。到2013年6月,全村集体经济资产净值为4.96亿元,比“十二五”初期的4.09亿元增长了21.13%。这就是今天的大稿村!

面对大稿村的历史变迁,面对未来,邢仲山老骥伏枥,他坦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各项决议为我们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进军的号角。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一定要牢记使命,为了人民的期盼,以百姓心为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大稿村所走过的路,一直紧扣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这一中心环节;我们始终牢牢把握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因地制宜、不失时机把握契机。我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家乡父老对我们的基本要求。老百姓是最讲实际的,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诚心诚意办成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老百姓会永远记得你。我是大稿村人,这一辈子要根植于大稿村,为村集体立业兴业。我的事业就是为大稿村一方水土谋福祉,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让大稿村走上一条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人们相信,大稿村的乡亲们,一定会在邢仲山的带领下,在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上越走越远!



查看更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