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农上海办事处_优质农产品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_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上海办事处

最新资讯:

协会简介

协会文件

协会上海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办事处领导与工作人员

办事处职责

专项工作

协会动态

会员之家

政策法规

认定工作

品牌建设

行业活动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上海办事处
地址: 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310弄24号
邮箱: zgynxh@sina.cn
电话: 021-55215077
当前位置:首页>> 协会上海办

协会上海办

一名道德楷模的变与不变

发布日期 : 2013-11-07 00:00:00     作者 :     来源 : 农民日报

一个昔日只有700多人、集体负债6万元的沙滩穷村,用了35年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魅力乡村”;一个只有30万元资产的小轧钢厂,在29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总资产35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380亿元的现代化钢城。这富有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令人赞叹,在这奇迹的背后,默默站着一位敢破敢立创大业的钢铁汉子,他就是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永联村党委书记、永钢集团董事长吴栋材。

35年来,吴栋材不断创新求变,牢牢把握每一次机遇,不断书写着传奇。而每一次求变的起点和归宿,无一例外都是他不变的追求——共建共享,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吴栋材的变:敢破敢立、善抓机遇

永联村,1970年在长江边上围垦建成。1978年,打过铁、打过仗、种过田、经过商的吴栋材受上级委派,来到这个当时张家港最小、最穷的村任第5任党支部书记。

到永联村之初,敢破敢立的吴栋材就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和村民们一起挖鱼塘造良田,夺取了粮食和副业双丰收,基本上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但在他看来,几条鱼显然解决不了农村落后的问题。

面对改革开放大潮,吴栋材眼疾手快抢抓发展机遇。上世纪80年代初,他带领村民先后办起了玉石厂、枕头套厂等8个小加工厂;1984年,他嗅到农民盖楼房的商机,果断关停8个小工厂,集全村之力办起了轧钢厂,打破了“农民不能办轧钢”的偏见;本世纪初,他带领永联村民跨过金融危机的考验,克服“非典”不利影响,仅用341天就建起了一座百万吨炼钢厂,再次破除“农民不能搞炼钢”的束缚,创造了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奇迹。

主动求变,勇立潮头的吴栋材,不仅在战略选择上大破大立,战术细节也是敢破敢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大胆对轧钢生产线进行技术革新,年产能从12万吨猛增到40万吨,并因此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沧海桑田,当年吴栋材倾全村30万元财力办起的小轧钢厂,如今已经成长为拥有炼铁、炼钢、轧钢、物流等产业链完整的永钢集团,跻身于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方阵”。2012年,永联村总销售收入达380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8766元,经济实力位居全国64万个行政村前三名。不久前,永联村又依托现有长江码头,启动了总投资30亿元的现代物流园项目,并组建了建设集团,同时涉足重工、金融、旅游、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标杆。

如果说永联的现代化是攻坚克难,那么永联的城镇化则是顺势而为。2006年,依托工业经济带来的雄厚的村集体经济实力,永联抓住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的试点政策机遇,投资15亿元,拆迁了散落在田间地头的3000多户农民,村民集中居住在优美的“永联小镇”,并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实现了“农民变市民,离土不离乡”的历史跨越。

吴栋材的不变:一心一意、为民造福

残缺的右手,是吴栋材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留下的印记。“作为幸存者,我更应当继承战友的遗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幸福、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从战场上下来的那一刻起,吴栋材就以此作为人生的宗旨、做人的根本。

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是吴栋材一生为之奋斗的“坐标”。

1995年,上级领导找到吴栋材,让永联并进几个村,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村民们激烈反对:“一家人的饭分给几家人吃,这样太吃亏了。”吴栋材苦口婆心地给村民们做工作,村里给每个老村民1万元的补偿,一次性买断老永联的资产。棘手的并村难题迎刃而解,真正做到了“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凡是永联人,待遇人人都平等”。至今,永联历经5次并队扩村,人口从900多人增加到1万多人,但始终坚守这个规矩,村民的待遇不分新老、一视同仁。

上世纪90年代末的苏南农村集体企业改制,对吴栋材、对永联村而言,都是一个重大抉择。一方面,只有“彻底转、转彻底”,才能激发企业的活力。另一方面,企业与村里彻底脱了钩,村里就好比天上的风筝断了线。转,还是不转?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吴栋材硬是把两难变成了不难。他从自己的股份里拿出一半留给集体。在他的带动下,公司管理层都拿出股份留给集体,使得永联村在永钢集团保留了25%的集体股权。如今,这25%的股份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亿多元的分红,被村民称为“共产党栽下的摇钱树”。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坚持留下的这25%集体股份,创新了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也让“中国特色”在永联落到了实处。

吴栋材为民造福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拆归拆、分归分”的拆迁安置办法,让新农村建设不仅成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手段,而且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的手段。吴栋材提出,拆房子要按照面积和标准一次性赔偿补偿到位;分房子则要以宅基地指标为标准,实施按户分配,一户一律只分一套房,小孩到结婚年龄后可再分一套房,均按每平方米500元购买。由于新房子成本远高于售价,永联村民每分1平方米住房,就相当于从集体得到近2500元的补贴,每套房子150平方米总计补贴30多万元。

在已经城镇化了的永联,老人老龄化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却看不到老人们丝毫担忧。多年前,吴栋材就建立了11项惠及村民的福利保障制度,给老年人每人每月600元养老金,给在校学生每人每月1000至3000元助学金,给老党员每人每年2400元补助,还注册成立了“永联为民基金”,及时给予困难村民经济救助。与城里人相比,永联村民不仅享受着同等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还多了一份集体资产的二次分配,每年人均6000多元。同时,他还通过建立剧院、广场、图书馆、议事厅和爱心互助街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永联村的民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

35年来,吴栋材用自己的变与不变,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造福了一方百姓,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一名基层干部的道德修养和一名企业家的普世情怀。



查看更多 >>

TOP